
短篇小說-【紙紮街市】
【紙紮街市】 *連載於香港01博評* 現已夜深!十兄弟想詭異地分享自己連載於香港01博評嘅短篇小說《紙紮街市》。歡迎追看! 故事純屬虛構,但啲內容係屬實,個世界真係咁運作咁,一啲都唔靈異。唔信你地睇下!歡迎share出去! 《紙扎街市》 < 冤有頭 >...

視覺.語.藝術﹕認「色」語言
明報 (2015/09/30) 港聞 | 視覺.語.藝術﹕認「色」語言 文:黎若曦、馮家慧 明報原文: http://bit.ly/2ujeWNX 【明報專訊】 你在餐廳用膳,燈突然熄掉。看一看手表,你發現差不多打烊,應該是店員下逐客令吧,但他沒有開口,你是怎樣知道他希望你離開?生活中除了文字和對話,還有很多「無聲的語言」。新一學年,「視覺‧語‧藝術」一欄目,帶同學跳出文字的框架,從新鮮的角度切入,利用多個影像、視覺和繪本作品例子,淺談聲畫中顏色、道具、服裝和聲音等有趣的「語言」元素和奇妙的效果。第一期,我們將會帶領大家認識「顏色語言」。
肉眼所及,影像會隨光線攝入眼內,於我們腦海留下的不止是單純的「畫面」,而是「感受」。顏色總會偷偷撥弄我們的情緒槓桿,引發不同的觀後感,為影像勾畫出影像內容的氣氛。試想想,天陰雨後,四周灰灰沉沉會不會讓你情緒低落?若果此時天空放晴又有一道彩虹的話,你覺得怎樣?又或者,如果你心愛的卡通人物失去了顏色,只剩下黑白線條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卡通人物還是你所鍾愛的樣子嗎?顏色在影像中,除了充當豐富視覺享受的角色,還有

文學地圖﹕穿梭新舊旺角
明報 (2015/06/05) 港聞 | 文學地圖﹕穿梭新舊旺角 文:黎若曦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明報原文: http://bit.ly/2uE320I 【明報專訊】 「舊事!舊事!『舊屎』冲咗落水就冇咗啦!無謂提啦!」《金雞》這句對白令我矛盾了好一會,這部電影有趣之處在於幾近由主角的記憶碎片拼湊而成,就像生活,生活就是現在與過去的拉鋸角力。本年度最後一期「文學地圖」,我們一起出遊旺角—— 一個最能體現香港特質的地區。伴隨作家的文字,在旺角新舊交雜的縫隙中遊逛,也許,我們能獲得一些生活上的懷緬和思辨。 ◆香港舊巴士
首先,我們來到西西在〈花墟〉中,提到的50年代香港巴士。原來當時「還沒有一人控制的巴士,也沒有需自動付車資硬幣收款機,那時候,每一輛巴士上都有司機,樓上樓下都有售票員,車門旁邊站著守閘員。」。相信以上畫面,別說千禧(2000年)後出生的同學,對於80後的筆者同樣新鮮。或許,正因為從前發達的不是科技,而是人手,所以作品流露當時車廂中滿載着的人情味。〈花墟〉的字裏行間,夾雜司機的汗水,售票員手上的煙蒂,守閘員在搭膊談天、笑聲

文學地圖﹕看不見的行進時光 ——心靈的成長地圖
文章日期:2014年12月5日

視覺.語.藝術﹕情與調
港聞 | 視覺.語.藝術﹕情與調 | 明報 (2015/11/25) 文:黎若曦、馮家慧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 前兩期以不同例子向同學介紹影像裏色調和場面調度發揮的語言功能,今次將會以小說改編的電影作深入討論,先跟大家探討電影《胭脂扣》如何改編小說的結局,加強小說人物的形象;另一部分則集中以香港電影《花樣年華》中一場經典戲談論其中的感情如何現於畫面上。 ◆《胭脂扣》的重遇與決斷
李碧華的小說《胭脂扣》寫名妓如花和紈絝子弟十二少面對家庭壓力下決定殉情,如花死後在陰間等了53年也找不着十二少一起投胎,便到陽間借助有緣人永定和阿楚尋人。原來十二少沒有應如花之約赴死,並拋(後來娶的)妻棄子,一生花盡爹娘家產不務正業。兩人一鬼尋到片場,他們在一群「茄喱啡」中找不到十二少,如花也從此消失,小說並沒有為如花的故事落幕。相反,關錦鵬導演的電影版本,則改編了如花(梅艷芳飾)終在片場找到已滿頭斑髮的十二少(張國榮飾),他說着小說文本中一名老「茄喱啡」說過的話:「當年屙尿射過界,今日屙尿滴濕鞋!」透露二人早已遇到十二少而不知。電影中,十二少老